STAR国际合作实验探测器升级取得新进展
山大主导研制的前向微条窄隙室径迹探测器成功安装
作者:时间:2021-10-26

近期,由山东大学主导研制的前向微条窄隙室径迹探测器(Forward sTGC Tracker)成功被安装在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的STAR探测器上计划于202111月正式运行取数。这是山大高能物理在大型国际合作实验的探测器研制中作出的又一次重要贡献。

STAR FTT升级由山东大学高能物理组首次在国际合作中提出。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粒子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粒子物理与粒子辐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杨驰教授担任该升级的负责人(Project Manager),组织来自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山东大学的科研团队进行合作研究。粒子中心杨钱副研究员负责探测器模块研制,陈震宇教授负责软件系统研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负责电子学研制。

探测器研制工作开始于2018年,2020年完成第一块全尺寸原型机的研制20216月完成所有模块批量研制。团队在批量研制过程中克服了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确保了升级按原定计划顺利进行。20215月起,探测器模块陆续运到RHIC所在地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 1019日安装完成。

RHIC未来运行的主要物理目标之一核子结构探索。该研究要求将粒子探测延伸至STAR前向快度区域。FTT升级前向快度区域探测器升级中最关键的探测器升级之一,担负着前向带电粒子径迹以及电荷的测量任务升级使用的气体丝室技术此前被粒子物理与粒子辐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祝成光教授和徐庆华教授成功运用到ATLASSTAR等国际大型合作实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