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姓名
|
张学尧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0-07
|
 |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学位
|
博士
|
专业技术职务
|
教授
|
行政职务
|
|
研究方向
|
计算机模拟与密集计算
|
学术兼职
|
|
研究领域简介
研究方向:粒子物理实验
研究内容: 1)ATLAS实验中Higss粒子性质研究及新物理寻找;
2)BES实验中粲偶素粒子衰变机制研究;
3)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
国内外学习和工作经历
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系;
1984年-1988年在美国费米实验室参加E705实验研究;
1992年获山东大学物理系粒子专业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94年被聘为副教授;
1996年被聘为教授;
1998年被遴选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自1983年起从事粒子物理的实验研究和教学工作, 先后参与了美国费米实验室的E705实验、北京谱仪实验(BES)、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ATLAS实验以及在我国西藏羊八井进行的两个宇宙线实验(ARGO和ASgamma)的研究工作,在基础数据分析软件和多项物理分析工作中为合作组做出了贡献,现为ATLAS国际合作实验中山东大学组的负责人。
论文、著作、专利
发表的论文皆为所参与的国际合作组的集体论文。
科研项目
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基金项目3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多项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和国家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以及科技部“973”项目的研究工作。
获奖项目
更新日期:2020.08.12